8月1日,“华南旱坡地果林间套种节水抗旱稻试验示范现场观摩会”在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举行。华南农业大学节水抗旱稻绿色产业研究院院长罗利军教授、副院长夏辉教授带队参会,共同见证章家恩教授团队在赤红壤旱坡地种稻取得的初步成效。
据章家恩教授介绍,试验地块为典型的华南赤红壤旱坡地,土壤贫瘠、保水保肥能力差,长期撂荒。为盘活这块几近撂荒的旱坡地果林地,团队首次采用旱直播技术试种节水抗旱稻,仅靠自然降雨补水,实现亩产356.1公斤的稳定产量。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试种采用果林间套种模式,在不影响果树生长的前提下实现水稻种植,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这一成果不仅验证了节水抗旱稻在边际土地上的强大适应能力,更为华南地区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拓宽粮食种植空间、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可复制、易推广的新路径。
现场考察中,罗利军教授针对技术优化提出具体方向:“未来可通过三方面发力提升效益,一是优化品种选育,选用抗除草剂等特性更强的品种;二是配套节水灌溉设施,如喷灌、滴灌系统;三是推广再生栽培技术,实现一季种植多季收获。”研究院与章家恩教授团队达成深度合作意向,双方将聚焦“节水抗旱稻绿色生态种养技术”展开协同攻关,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此次试种的成功,是节水抗旱稻高效利用边际土地的又一证明,为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目标提供了鲜活实践案例。
未来,研究院将持续深化相关研究,推动技术成果转化落地,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科技力量。
图:章家恩教授团队、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