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生培养  师生风采

节水抗旱稻团队井冈山学习诗文纪实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发布时间:2024-08-21浏览次数:176

20248月,节水抗旱稻绿色产业研究院团队赴井冈山。围绕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进行学习与讨论,进一步明确解决广东撂荒地的任务。师生们满怀激情,纷纷挥毫泼墨,以诗寄情。特此吟咏,以作纪念!

                                                                                         ——罗利军

    

谋良方-重上井冈山

罗利军

八月十四上井冈

只为南下谋良方

记得当年天下乱

八角楼上写文章


二十二年开新国

旗帜鲜明摆前面

路线为纲带全局

艰苦奋斗成大道


记得当年求高产

钱塘江边苦战多

中四一三创纪录

丰收遍地凯歌还


奈何用水实在多

资源限制发展难

科学本质求真理

节水抗旱开新篇


黄浦江畔再创业

基因楼里开新路

旗为节水抗旱稻

兵是芸芸外地人


淮河两岸显身手

长江上下稻花香

两个国奖显实力

再次扩编求保障


一五二二新目标

平台尚需有扩张

珠江春风拂新柳

华南大地要新绿


六十有三不服老

直捣黄龙斗志扬

井冈山上擂战鼓

种遍吉祥有儿郎

罗利军老师


节水抗旱稻之壮行-重上井冈山

余新桥

初秋时节风微凉,

罗师率队上井冈。

红军足迹寻真谛,

以村围城路漫长。


节水抗旱高远志,

一五二二目标明。

中低产田施妙策,

高产稻田新篇章。


艰难险阻无所惧,

砥砺奋进勇担当。

笑看庭前花开落,

喜听战鼓响山岗。


博士团队承使命,

团结协作意铿锵。

把握机缘创新绩,

粮安伟业谱辉煌。

余新桥老师


井冈山行思

夏辉

广州创业艰,路线最为先。

撂荒复垦地,理论实践兼。

人才唯培养,外援多线牵。

我辈多努力,再上井冈山。

夏辉老师


上井冈

廖志刚

师生汇聚井冈,革命精神绽放。

华南事业初创,前途光明漫长。

坚定节水抗旱,勇闯创新道路。

荒地终变粮仓,再话辉煌篇章。


廖志刚老师


初上井冈山

李自明

百里井冈血与火,道尽先辈困与艰,

星火起势可燎原,照亮前方荆棘林。

节水抗旱稻为星,点亮生产新征途,

广东沃土待耕耘,团队齐心话新路。

井冈山上思想聚,齐为大稻奠基石,

且盼稻界成果丰,他日再上井冈山。

李自明

编者按:李自明,节水抗旱稻上海团队博士研究生。



寻路井冈山

赵华帅

历尽艰辛上井冈,不知前路在何方。

红米饭啊南瓜汤,不怕牺牲斗志强。

上山下山都伟大,星火燎原照四方。

昔日烽火连天起,今朝滚滚稻花香。

罗师领队探稻路,节水抗旱斗志昂。

不畏艰难勇向前,共筑一五二二绿色墙。


赵华帅


井冈山游感

刘日乾

井冈山下稻香浓,翠浪千层共舞风。

今见禾苗茁壮长,犹闻炮火震苍穹。



游井冈山有感

关陈龙

离赣向粤今却返,井冈之行意义深。

深林云翳千层叠,红色目标一念存。

上山下山寻新路,明志创业道且长。

主席旧迹重温故,节水抗旱势必行。


关陈龙


井冈叹

陈泽林

井冈本无火,上山亦是缘。

火从井冈生,路从祸中孕。

团结共研路,智随变中来。

下山探光明,路显踏风雷。

陈泽林


井冈行

刘庭佑

朱毛会师处,井冈山上行。

英烈千百万,群山万千重。

蜿蜒山间道,翠玉在其中。

愿求赤子心,筑我稻香梦。

上山学本领,求学心要诚。

做人应守义,下山续传承。

回首萧瑟处,无雨也无晴。



破阵子·井冈山

刘庭佑

微风翠树蝉鸣,稻花流水蛙声,井冈山上师徒行,伟地寻真意,创业如革命。

天是晴空万里,夜是满天繁星,而今迈步从头粤,只要肯攀登,旌旗当蔽空。

刘庭佑


编者按:刘庭佑,节水抗旱稻上海团队硕士研究生。



贺华南团队上井冈山

童汉华

华南团队赴圣山,再走主席革命廊。

节水抗旱心高远,十年目标志翱翔。

青山绿水寻真意,事业宏图映艳阳。

砥砺前行风雨路,稻花香里创辉煌。


    编者按:童汉华博士,师从罗利军教授。现任中国水稻所研究员,在浙江开展节水抗旱稻研发。


重上井冈山

聂元元

井冈山下稻飘香,节水抗旱显锋芒。

科技助力丰收路,保障粮食满仓忙。


    编者按:聂元元博士,师从罗利军教授。目前任职于江西省农科院,在江西开展节水抗旱稻研发,参与此次井冈山之行。



上井冈山(其一)

付冬

革命圣地井冈,见证前辈荣光。

今日率队重访,续写更大辉煌。


上井冈山(其二)

付冬

井冈故地徜徉,革命精神高昂。

节水抗旱大旗,一代新人再扛。


    编者按:付冬博士,师从罗利军教授。目前任职于湖北大学,在湖北开展节水抗旱稻研发。






编撰:谭微、李自明


版权所有:华南农业大学节水抗旱稻绿色产业研究院 | 备案编号:粤ICP备05008874号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节水抗旱稻绿色产业研究院(38号楼) | 020-85280000

您是第 1000位访问者